关于印发《阜新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16-12-02 浏览量:131 文字大小:

 
关于印发《阜新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阜安委办发〔2016 43
 
各县区政府,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安委会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要求,现将《阜新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遵照执行。
 
阜新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6 12 1
 
阜新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科技〔2016 100 号)精神,加强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安全支撑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为切实增强“科技兴安”推动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技防、物防对安全生产的贡献度,切实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 年,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攻关取得效果,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突破,示范工程引领取得进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趋近合理,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得到显著提升。
    二、加快安全科技创新,提升安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一)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科技攻关。以防范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具有倾向性、易发性、普适性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开发关键性实用安全技术装备。非煤矿山领域要突出深井矿山岩爆动力和热害等灾害预测与防治、大型金属地下矿山开采事故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攻关。危险化学品领域要突出化工园区防管控一体化监测监控技术、大型油罐区重大事故防范关键技术等攻关。冶金等工贸企业领域要突出煤气危险区域监测监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工业企业粉尘防治技术等攻关。职业卫生领域要突出先进适用的矿井劳动保护用品、尘毒防护与治理技术、有毒有害物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攻关。应急救援领域要突出快速救援技术与装备、便携式救灾机器人等攻关。
    (二)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梳理现有安全科技成果,加快推进成熟度高、安全生产保障作用突出的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化,强化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非煤矿山领域要重点推进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矿井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等成果转化。危险化学品领域要重点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成果转化。冶金等工贸企业领域要重点推进煤气防泄漏自动保护排水器、起重机吊钩上下限位安全保护装置等成果转化。职业卫生领域要重点推进粉尘呼吸防护装备等成果转化。应急救援领域要重点推进矿用救灾指挥系统、煤矿隐患预警与应急救援系统等成果转化。力争到2020 年,我市转化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10 项。
    (三)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注重筛选和大力推广对于事故防治切实有效的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切实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推广应用道路运输车辆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PGIS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筑消防水压实时监测系统和非煤矿山潜孔钻打眼、控制爆破等先进适用技术。力争到2020 年,我市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20 项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
    (四)开展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应急管理平台作用,积极融入省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力争到2020 年,我市新建一批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病危害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支撑基地。
    (五)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需求牵引、市场与应用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体系。组建企业发起,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施的产学研用战略创新联盟,实现企业安全需求、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有机结合。
    (六)加大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充分发挥省、市级财政经费对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投入,带动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转化应用推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作价、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安全生产科技投入渠道。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安全科技创新发展的针对性举措。要建立安全科技业绩定期评估考核制度,并对各项安全科技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切实把安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推动建立市场、企业、产学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各类安全产业联盟、技术联盟、产业链联盟,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组织非煤矿山、化工、职业卫生等行业领域科技人才,认真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深入分析企业安全生产需求,研究分析安全科技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安全科技路线图,定期发布安全科技攻关指南,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民间组织强化安全科技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三)进一步拓展安全科技创新投入渠道。要充分用好国家安全生产设备购置使用普惠和特惠政策、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生产制造纳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等。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元社会资金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平台等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